熟地什么功效和作用?
“熟地”之名怎么来的呢?它的性状又是怎样的、又该如何鉴别? 答主先来说下“熟地”之名,它其实是一个俗名,在中药界又称“炒熟地黄”;其来源为中国药典,即《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中收载的赤芍,其出处为《图经本草》卷五:“(赤芍)生河东川泽及冤句。今河东处处有之,以冤句者入药。” 所谓“炒熟地黄”的意思就是把地黄稍微炒一下,使它变熟,这个“熟”的意思就是经过加工使其熟制,和“炒”字有关,那为什么要把它炒制一遍呢?这背后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生地黄中含有蒽醌类衍生物,具有肝毒性,而炒制可以降低这种肝毒性的产生。
再来说说熟地的性状与鉴别: 药材熟的非常到位,颜色呈深褐色带有油光,有光泽,味道微甜,略带黏性。 好的熟地是微黄色或棕黄色的细粉;味甜,嚼之有黏性。
差的熟地颜色呈黑色或者深灰色,而且没有光泽,有霉味或者其他异味,用手一搓就会变为黑褐色水溶液,尝起来味苦。 如果购买到的是晒干的熟地,则需要仔细辨认,一般来说干制的熟地颜色比较深,呈深棕色或者是焦棕色,并且表面会有一层灰白色的绒毛,摸上去有点粗糙感,形状不是特别规则。
中医认为熟地黄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之功效。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阴虚发热,消渴等症。《本草正》中记载熟地可“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又固虚热”。《本草备要》称熟地“甘而味厚,为滋阴补肾,填精补血之要药,其功专在补肾”。
现代研究也表明熟地黄含有糖类、有机酸类、维生素、脂肪酸等营养成分;能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血小板凝聚、镇静、利尿、影响垂体-性腺-肾上腺皮质系统、抑菌、止血,还具有类固醇激素样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熟地黄的有效成分有机酸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的前体物质,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专家提示:熟地黄味虽甘腻,但药力淳厚,无霸道之弊,服之不伤正气,其补益血和血的作用,妇女尤为需要。但因熟地黄能滋腻阴润,故中医上认为胃肠功能不良,胸脘痰多及体内有内热、便泄、腹胀者不宜服用。熟地黄生用时又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温热病热人血分之吐血、衄血、尿血等症时,宜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