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吴茱萸别名吴萸、吴俞、辣子树等,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或艾属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 吴茱萸主产于长江以南各地;浙江余杭、绍兴所产者品质最佳,称为“浙吴”;江西南昌所产者,称为“赣吴”或“昌吴”;湖北咸宁、崇阳、通山所产者,称“楚吴”,上述三地产的吴茱萸统称为“江南吴茱萸”;湖南沅江、宁乡所产者,称为“湘吴”;广东新会、恩平、台山等地所产,称为“粤吴”或“广吴”[1]。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 吴茱萸果实呈圆球形,直径2~3.5cm。表面亮棕色至棕褐色,微皱,有细皱纹及突起网状脉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常有果梗。质硬而脆,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角质,有光泽,背面有灰白色膜状薄皮附于果肉之上,剥去薄皮,可见凹陷的果肉,中间有绿色或浅黄色的隔膜,将果肉分为两部分,一侧有种子近圆形,长约3mm,表面绿黑色油润,有凹点状的种脐;另一侧有种子1枚,扁卵圆形,长约4~6mm,宽约2.5mm,表面暗棕色,有光泽,具皱缩纹理,背侧中部有一突起的棱,底侧中央有一狭长的凹槽。气特异,味辛辣。以个大、饱满、色红褐、无梗及软刺者为佳。[1] 用药禁忌 1、阴虚火旺以及大便秘结之人忌服。 2、《本草经集注》: “恶桔梗。畏黄连、黄芩、黄芪。” 3、《得配本草》: “气虚胃弱,阴虚内热,非人所宜。”[1-3]
参考文献
↑1 ↑2 ↑3
权栏优质答主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与作用。吴茱萸治虚寒呕吐,与生姜配伍应用有显著功效。若暴寒客中,胁肋疼痛难忍,可与草果、高良姜同捣蜜丸服。若肝寒犯胃、少腹冷痛,可加入吴茱萸同炒温酒下,有显著功效。
吴茱萸的形态:
吴茱萸小灌木,高0.5-3米。枝暗灰色,嫩枝绿色,具疣点,有短柔毛或近无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或下部对生,连叶柄长10-15厘米;小叶3-9,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7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或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细锯齿或近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色绿淡,两面无毛或近无毛。伞形花序单生或2-3个聚生于叶腋,长约3厘米,密被黄褐色短柔毛;总苞片4,叶状,长1-1.5厘米,被短柔毛;总花梗长1-1.5厘米;小花梗长约5毫米,细柔;花长约5毫米;花萼钟状,4裂,裂片卵形,两端尖,有细毛;花瓣4,黄色,倒卵状长圆形,无毛;雄蕊4,着生在花萼筒喉部;子房下位,花柱极短,柱头4裂,裂片外反。
蒴果扁球形,长5-7毫米,成熟时黑紫色,外被腺点,顶端萼齿宿存。种子近球形,黑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吴茱萸的分布:
吴茱萸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地。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具燥湿、温中、下气、消食之功,内服能温暖脾胃、疏肝行气而止痛,外用能解蛇毒、消肿毒,疗疳痢。用于脘腹冷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肝胃虚寒、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腹痛、食少、泄泻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