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瞳的作用是什么?

牛比牛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用物理的方法(散瞳)暂时性的放松调节,从而了解真实的屈光状态。” 这就是散瞳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滴用睫状肌麻痹剂(简称“散瞳药”)使瞳孔扩大,阻断睫状肌神经冲动,使其得以休息,进而起到解除疲劳、恢复视力的效果;同时配合验光检查,明确真正的屈光状态。 “以退为进”是这项诊疗技术的关键。

在患者充分散瞳后,医生能更为准确验出患者眼睛的度数,并且是“一眼一眼”地测量,得到的结果更符合患者的实际矫正情况。 在完成完整的散瞳程序后,大多数患者眼前都会感到一阵清新,视野变得明亮,这也是睫状肌得以休息后的正常反应。 但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大部分人都可接受这种治疗,但也有极少数对有过敏体质的人会出现轻度过敏反应,例如眼红、发痒、分泌物增多等,通常都较轻微且短暂,不必过于紧张。

当然,对于患有青光眼的老人和有远视的儿童来说,这项操作就尤为重要了,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患者的真实屈光状态,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洪鼎洪鼎优质答主

在医学验光过程中,散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检查内容,通过使用散瞳药使眼睛睫状肌暂时麻痹,使验光度数更精确。同时散瞳后还可以对各种眼病筛查,如高度近视患者可以通过散瞳检查眼底。一般而言,中低度的近视患者在视力检查后如有可能的话也应该散瞳检查眼底。

一般初诊患者,尤其是低、中度近视,没有经过睫状肌麻痹的病人,第一次应该使用散瞳药物,使麻痹散大瞳孔后,再进行准确的度数评估。如果经过检查证实有散光情况存在,散光度达到75度以上,都应该进行散瞳以获得准确的散光度数和散光轴位。对于儿童首次检查或远视患者,也要使用散瞳药来麻痹放松睫状肌进行验光,这样才能准确查清实际的屈光度数。

首次配镜的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必须通过散瞳使睫状肌麻痹后进行屈光度检查,在此之前测得的屈光度是不可靠的。此外,一般专家建议低度近视者每隔一年、高度数近视者每隔2~3年可散瞳1次,这样可比较准确地观察其每年的近视进展情况。如果近视度数加深的速度较快,可藉此引起患者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