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的作用是什么?
黄莲,中药学名又称川连、云连,属草本植物,味苦,性寒,归心、脾、胃、大肠经,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小檗碱)。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腹泻;高热烦躁,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外感发热,咳嗽痰多等。目前,黄连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的传统中药材之一。 那么,黄连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1、抗菌作用 黄连对革兰阳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流脑的病菌亦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还可用于治疗烧伤及皮肤化脓感染等。
2、解毒作用 对流感病毒、肠胃炎病毒等有杀灭或者抑制作用。可治疗病毒性肝炎、急性肠炎等疾病。
3、抗胃溃疡 在临床上,有许多疾病都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呕吐的现象。通过研究发现,黄连对于急性腐蚀性胃炎、慢性胃炎以及萎缩性胃炎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对于胃酸过多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4、降血糖、降血脂和降压的功能 因为黄连中含有盐酸小檗碱成分,而该成分具有拮抗胰岛素抑制血糖上升,并能使糖代谢恢复正常的作用。可用来改善糖尿病的症状。还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而且,对小鼠离体心脏灌注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死亡率。 但需要注意,孕妇禁用本品。另外,使用药物时需忌烟酒。
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湿热痞满,呕吐泄痢,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热病焦渴,脘腹疼痛,溃疡肿毒,赤眼吐衄等。临床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
黄连的化学成份主要是生物碱,所含的生物碱约40余种。此外,还合有小量脂肪,糖类,黄连挥发油等,味极苦。生物碱包括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阿魏酸及其衍生物等。
《本草纲目》记载;黄连'入心,泻君火;入手少阴、肾,泻臣火;入脾、胃,泻湿火;入胆,泻相火'。诸火散则痈疽自衰矣,'痈疽原是火毒生,去除火毒解痈疽。'
黄连为世界四大药用植物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症状为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等,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抗毒素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连所含有小檗碱、黄连碱、秋水仙碱等多种有效成分,抗菌谱广。由于现代医学对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而黄连及其有效成分对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仍然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黄连还有很强的解毒作用,能有效地抑制特异性毒素和一些非特异性毒素,如对河豚毒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等都有较强的解毒作用。因此,黄连是中医治疗热毒内蕴、痈疽疔毒、湿热泻痢、高热神昏等疾病,以及现代医学中治疗痢疾、急性肠胃炎、小儿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盆腔炎、小儿急性败血症、脑膜炎、流感、新生儿硬肿症、流行性出血热、烧伤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常用的中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