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抗炎作用?
这个概念在免疫学中经常出现,是相对于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炎症而言的。 正常人体受到外来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入侵时,会激活人体的防御系统,通过炎症反应来清除外来物;而当机体对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产生不良反应时也会诱发炎症反应。这种由外来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具有保护意义。 但是当身体对无害的物质也产生有害的反应时就出现了自身免疫性炎症,比较常见的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鼻炎、湿疹等;还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这些病虽然表现出了炎症的特征,但实质上是机体对于自身成分的错误辨认而导致的不良反应。
目前认为,绝大多数的炎性反应都是由细胞因子网络调控的。其中白介素-6(IL-6)可能是最关键的诱导剂。当免疫系统被激活的时候,会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而其中起关键调节作用的是IL-6。它可以促使肝脏产生CRP、急性期蛋白,也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从而提高体内抗体水平。另外,它还是一种多效的细胞激素,可以刺激细胞生长,参与凝血过程。
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细胞因子都不是单独发挥作用,而是作为一个网络体系来影响机体的功能。任何阻断这些因子的通路都可能成为未来的抗感染或者抗肿瘤的新机制。 这个理论框架下产生的药物有很多,比如说IL-6受体拮抗剂,可以特异性地抑制IL-6与其受体的结合;CRP抑制剂就是通过调节CRP的水平来达到治疗目的。还有一些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的其他分子,比如Jak Kinase,也是现在研究的热点。
除了细胞因子这一大类以外,以前被人们忽略的白血病抑制因子也显示了强大的抗炎作用。它是白细胞介素家族的一员,可以通过阻断NF-κB的途径来起到消炎的作用。并且,由于它对免疫功能无明显的影响,因而使用安全性较高。 目前,很多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药物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而产生效果的。随着对炎症反应机制的深入探索,一些新的靶点将被发现和验证,更多的特异性强、副作用小的创新药物将会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