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发育不良是怎么引起的?
1岁以后的儿童由于自身疾病的因素,抑或脑外伤,抑或在成长的儿童期获得了一些不适的体验,在成年后,这些人不时的表现出轻度的大脑功能障碍。该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和行为异常,智商明显下降,人格缺陷等。其实,在临床工作中,该症很常见,因很多医生对这类疾病尚不够了解,故而很容易误诊。因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不足,在临床工作中,曾被误诊为:癫痫病、精神发育迟缓、语言障碍、脑退行性病变、孤独症等。
现将婴儿脑发育不良的诱因、临床症状、辅助检查以及诊治经过介绍如下:希望对临床同行有一定的帮助:
诱发因素很多:出生时脑外伤,1岁或1岁以后逐渐出现了一些功能障碍,2-3岁以后,这些患儿表现为:情绪反应不能与人交流,性格明显孤僻,接近成人后有轻微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笨拙,平衡不稳,存在一些身体残疾,常见的有:四肢瘫痪,小儿脑发育不良发病的原因有:妊娠的婴儿脑发育不良综合症,小儿早产,难产,婴儿脑部受外力损伤,新生儿窒息,婴儿肺炎,高热惊厥等,常引起围产期婴儿脑损伤,颅脑手术,颅内感染性疾病也能引起婴儿脑发育不良,肿瘤,脑血管病,颅内病变也能引起婴儿脑发育不良,营养不良,脑发育不良也能引起各种并发症,颅骨发育不良,脑发育不良后遗症等。
临床上根据该症临床表现的不同阶段,分为:小儿脑发育不良的临床三个时期小儿脑发育不良的临床三个时期:(1)临床上急性发作期:表现为突然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出现频繁抽搐,神志不清,头痛,高热,颅内高压,肢体瘫痪,失语,行为障碍,幻觉,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错乱,性情急躁易怒,抑郁,恍惚,嗜睡,情绪低落。
(2)临床缓发期症状:除排除上述急性发病的情形外,临床表现为痴呆状态,智商30-50;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明显成正比;年龄与智力发育水平不成正相关;病童在性质上是知魔有智能。这一时期在临床上分为:意识障碍,遗忘,记忆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情绪,意志和性格障碍,睡眠障碍,智能障碍等六个方面,若患儿表现为临床缓发期症状,则临床并发症可以理解在对记忆和智能的某种依赖性,对于伴有某种情绪和行为障碍时,应特别注意检查患儿有无身体的某种畸变,既往史,家族史。
(3)临床痊愈期症状:患儿面容体态仍似患儿,但智力或运动能力发育基本正常,可生活在适宜的环境里。凡年龄在15岁以上者,多为该期的表现。
通过CT和磁共振检查,可了解脑发育的好坏与脑萎缩的大小。脑发育不良所致的脑萎缩,常在幼儿期后就可见到不同程度的脑回缩,大脑外侧裂明显裂开,顶部扁平,颅骨增厚,蝶鞍可正常,可扩大或变形。
小儿脑发育不良诊断标准:(1)有急性发病史或慢性起病隐匿史。
(2)以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结构性脑损伤可根据病损的部位和症状表现而定位。
(3)智力障碍的程度可依照临床成熟程度分四级:Ⅰ级,原始的反应、运动和性情明显受损;Ⅱ级,虽然迟钝,但情感反应尚正常;Ⅲ级,情感反应正确,但言语不清楚,活动度减少;Ⅳ级,言语清晰,正常的活动。
(4)发育迟缓的程度亦可以五个级别来表达:Ⅰ级,发育迟缓明显,外貌体态异常;Ⅱ级,发育迟缓较重,但基本正常;Ⅲ级,发育迟缓轻,亦称正常;Ⅳ级,发育迟缓和体质缺陷; V级,发育良好。
(5)合并异常姿势和功能丧失者,应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
该症的治疗应以综合治疗及康复训练为主,强调早期联合康复治疗的必要性,药物治疗往往作为辅助性治疗,临床上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措施包括:营养治疗和基础治疗应多样化,饮食应富含较高蛋白质和维生素,以保证患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对重症患儿,应辅以输血输液,亦可在营养师指导下,配制适宜的饮食。应加强体格锻炼,采用按摩,推拿,针灸和理疗,可促进预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