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的作用是什么?
1、运动功能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身体平衡的维持以及自主性肢体运动(不是随意肌的运动),对精确完成各种复杂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感觉功能 参与空间和时间的感觉,例如定位和定向,感知机体位置的变化,计算并确定目标的位置,以及追踪目标等,这些感觉都是和精细的运动有关的;
3、认知和精神功能 小脑也参与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及记忆,特别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及情绪的处理。
4、其它功能 除上述功能外,目前还有一些其它功能逐渐被发现,比如与学习有关的认知过程,如小脑可能参与了如何完成任务的策略的形成;情绪调节,如愤怒,恐惧,焦虑等的表达等等。
除了上述功能外,小脑还有其他的一些功能,如参与性反射,如打喷嚏、咳嗽、咀嚼等;非条件反射,如大小便的控制;调节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等等。
小脑位于 颅后凹底部,被一层薄膜囊包围着,分上、中、下三部分,外面包着大脑半球,上部两侧有细长的蚓部。小脑与大脑一样,也是左右两部分组成,由下面的蚓部和两侧的 绒球构成,表面为神经细胞组成的表层(小脑皮质),深层为神经纤维集拢而成的髓质。小脑上动脉供应小脑上部和蚓部,小脑下前、后动脉供应小脑下部和绒球。
由于小脑在颅后凹的 骨性结构中,有相对的保护,因此外伤时不轻易受损,但颅内其他部位出血时,若颅内压增高则易发生小脑扁桃体疝导致脑干受损,后果极为严重。小脑是人体平衡的调节中枢。小脑受损后的人,不能准确地完成协调的动作,比如走路时会左右摇晃、两脚 隔得很开才能行走,站立时不能 维持身体平衡,醉酒后的表现就是小脑被酒精麻醉后出现的平衡障碍。这些患者在行走时不能沿直线前进,客观上存在行走的协调障碍,但患者从感觉上并不能判断出自己的行走姿势与正常人不同,这也是小脑损伤后出现的另外一种表现。同时患者精细的运动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例如,不能将 螺丝帽拧紧、不能给系扣等。
在临床上,小脑最常见的病变就是 小脑胶质瘤,对于小脑胶质瘤的治疗,首选的治疗是手术切除,尽最大可能切除肿瘤。当然,对于向两侧或者后方跨越中线生长的肿瘤,手术难以全切,术后的 放射治疗可延长病人无进展生存期。对于无法手术切除者,也可以采用伽玛 刀或者 星形刀治疗。小脑的 表面脑脊液间隙的 扩张,称为小脑的 梗阻性脑积水,可引起小脑的 绝对或者相对的 肿胀,通过CT或者 MRI可明确诊断,经 脑室造瘘或者 脑室分流的手术,能够获得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