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什么作用?
我老家在长江边,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去捡螺,挖沙,捉螃蟹。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我在水里抓到了一个类似蛤蜊的东西,很坚硬,有壳,但是里面没有蛤蜊肉(当时不知道什么是蛤蜊),我想把里面的沙子倒出来,可是怎么用力也弄不开,最后我就拿回家给妈妈。 妈妈用开水把它泡了一下,就看到外壳软了,然后用手轻轻的剥开,里面真的有两颗像珍珠一样的东西,亮晶晶的,有点像海贝壳内那两颗“圆珠子”。不过当时对这两颗珠子并不感兴趣,只是觉得很神奇。
后来我读了书,知道这两个东西叫做“海螺珠”或者“海贝珠”;再后来我知道了它们是河蚌加工后的副产品,是提取蛋白酶的原料,用来生产味精、酱油等调味料。 因为需要量不是很大,而且很难收集到大量的河蚌,这种工艺已经逐步被淘汰。现在的海味食品中含有“海贝珠”的成分,大多是食品添加剂成分,而不是从河蚌中提取获得的。因此市面上也很难买到真正的“海贝珠”。但无论怎样,能保存下来一个近10亿年的物种,确实不可思议! 顺便说下,我写的这篇文章里还有关于“海螺珠”的另一番来历,以及“海螺珠”与“海贝珠”的关系,欢迎大家前来翻阅。
河蚌在我国南北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中均有生活,一般生在池塘的淤泥下面,喜欢在淤泥中打洞穴居。由于它生活条件极为简单,食性和抗病能力强,且长速快、个体大、品质好、效益高,很适于人工养殖。在农村家前屋后、房前屋后的水池、水沟,或房基、菜园的低洼积水处,一般面积在50一l00米²、水深50一60厘米的小水塘,都可以进行河蚌养殖。
河蚌的饵料极为简单,它通过两片贝壳的开合,把水送人口中,滤取其中的浮游植物、微小生物、有机质碎屑等为食,因此,它不但不用投喂饵料,反而还能够净化水质,消灭水中的一些病菌杂物,具有一定的防治鱼类疾病的作用。河蚌养殖,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养40一50只,养殖一年的成蚌,每只可产40一60粒蚕豆大小的育珠蚌。从育珠蚌中植入珠核,进行人工育珠,价值很高。河蚌自身还可食用和入药。因此,是一项十分有发展前途的农村庭院养殖项目。
食用方法:鲜食时,将生河蚌放入盆中,倒入少许食盐,静置1一2小时,让蚌吐净腹中泥汁后,再用活水冲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淹至蚌体1/2一2/3处,煮沸后再用小火煮15一20分钟,将蚌肉取出,可蘸上生姜、葱和蒜等制成的鲜卤汁食用。还可以做鲜辣河蚌,加工时,将煮熟的蚌肉切片,加入青椒、葱、生姜、胡椒和绍酒等到一起煮羹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