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有副作用吗?

徐离洁怡徐离洁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明确地说,放血疗法是安全有效的! 放血治疗是一种通过直接取出患者部分血液来治疗疾病的传统中医方法。古代医学家将其分为“灼刺”、“刺络”和“撮筋”三大类,现代多称“刺血疗法”或“拔罐疗法”。 目前,刺血疗法已被我国中医药学界列入“中医适宜技术”中进行推广,并被收录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第5卷中[1]。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汉方医学会开始对中国传统医学进行较为全面的整理研究,其中也包括对刺血疗法的挖掘与总结。

尽管现在有很多人会质疑刺血疗法,但事实胜于雄辩。 早在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就曾用刺血法为曹操治“头风”;宋代医书《圣济总录》中载有一则“刺出血法”治疗“发背”(今西医所谓“疖子”)的案例,患者“疖”发于背部,疮形高大,疼痛难忍,医生取三棱针(现多用注射针头代替),点刺局部出血;清代《外科全生集》中也记载了用刺血法治疗痈疽(皮肤纤维组织良性增生)的手法及流程——用三棱针挑破痈疽周围的皮肉,挤出鲜血少许……这些文字记载都说明刺血疗法在古代就已经广泛用于急性热病、疔疮、痈疽、瘰疬、喉痹、眼翳以及一些内脏病症。

现代医学也对刺血疗法的疗效给予了肯定。 1976年,我国学者首次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了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神经递质变化情况,发现针灸后患者的血清素含量上升而去甲肾上腺素降低,提示脑内儿茶酚胺代谢可能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过程。1989年,该领域的研究者又发现[3],针刺可使脑梗死后脑内血清素含量升高,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降低,并且这种改变可能是由于针刺激发了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STCP)的作用所致。而血清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的控制。刺血或可调整体内相关神经递质的含量,进而起到改善疾病症状的功效。

很多学者还发现,除神经介质外,细胞因子也可能在刺血疗法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研究发现,刺血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显著下降,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含量也趋于正常,提示IL-1β和TNF-α可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参与刺血后的炎症反应,抑制了它们的活性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4]。另有实验显示[5],小鼠腹腔注射脂肪酶后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中腹肌肉损伤,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给予刺血疗法治疗后,上述症状明显改善,而给病人注射脂肪酶后再做同样的针刺处理,同样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效果,这也许是因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胃经及脾经经气旺盛,可以使中焦气机通畅,升降之气得以恢复,故而胃纳渐增,恶心呕吐顿除;同时,胃肠蠕动加快,营养吸收改善,体质逐渐增强。

却彦琳却彦琳优质答主

任何治疗方法都有副作用,放血疗法当然也不例外。就拿最简单的头部放血来说吧,一般情况下,患者都会出现头晕、恶心、心慌、四肢发凉、出冷汗的症状,这些都是在做完头部放血后的正常反应,我们称之为“放血反应”。这是由“头为精明之府”,而头部是阳气会聚之处,阳气通于目,所以当头部出血时,目系之血供应减少而出现的。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不要紧张,休息一会儿就会好转的,只是需要家属陪同,以免出现意外。另外,放血后的数天内,患者在阳光下暴晒或者进行重体力劳动都会增加“放血反应”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

还有一些其他部位的放血反应,比如面部出血后,两眼发热,有时出现烦躁等都是正常的。

总之,轻微的放血反应都可以忍受,而且休息片刻即能缓解,不需要进行处理。如果放血反应持续时间较长、症状较重的话,一定要及时找医生进行救治,他们会采用中药内服、外用以及针灸的方法缓解和消除以上的“放血反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