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到奶这么回事?
婴儿到奶也叫生理性哭闹,具体的概念是:每日1-3次,每次15-30分钟,每日累计1-3小时,可持续1-3周,多发生在傍晚晚饭后或夜间睡前。出现这种哭闹生理性原因考虑为: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兴奋度不一样造成有些神经细胞兴奋,而出现不自主的肌肉紧张性提高,出现不适感而出现的哭闹。另外宝宝肠腔蠕动相对较好或比较好动,积气排出多,肠道内相对负压,引起肠管更高频率的蠕动痉挛致宝宝有饥饿感而吃不饱或腹部不适。因此出现吃不饱、越喂越哭。尤其是傍晚或是夜间宝宝睡前,肠蠕动相对比较快,宝宝肠道症状出现的比较多,因此哭闹多发生在傍晚或睡前。具体判断是否是到奶,可参考三多一少:傍晚或多哭闹,多放屁但少大便,白天好动,睡眠少等。如果大便常规检查无异常,也无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可理解为宝宝到奶。“到奶”是由于宝宝消化功能发育还不够完善,肠道内神经兴奋性不均衡造成的,并不是疾病,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功能障碍会逐渐消失,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出现“到奶”症状后如何处理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先排除是否有感染,可查一下大便常规等。
2、增加日照和适量运动,多喂水,改善睡眠。运动可通过增加户外活动、小儿被动体操、按摩、温水浴等,温水浴对到奶的宝宝有较好的效果,增加日照可增加钙的吸收利于神经肌肉功能的稳定。
3、腹部热敷,顺时钟按摩腹部,顺时针按摩腹部利于肠道积气的排出。使用一些肛门用的缓解肠痉挛药物,可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4、喂哺时避免吸入大量空气,奶瓶的奶嘴最好选择宽口径的,奶嘴的孔大小合适,对于小于6个月的新生儿奶瓶喂哺时尽量使奶嘴充满奶,而大于6个月的婴儿在吸吮过程中奶嘴中可有空气存在。母亲喂哺时先让“前奶”充分吸吮后再进行换侧,母亲调整好情绪和心理状态,情绪好和有耐心的母亲泌乳好,宝宝吃的也好。
5、如果存在生理性的贫血或佝偻病倾向可补充铁质和钙质。对于肠痉挛明显的宝宝可尝试使用中医针灸或推拿(以脐部为主)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