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爱有副作用吗?
“妈咪爱”学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是用于治疗儿童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食欲不振的常用药,其主要成分是从健康婴儿肠道提取的两种活性益生菌:乳酸杆菌(L.rhamnosus)和双歧杆菌(B.bifidum),通过口服给药以达到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目前,该药在国内外均已上市销售。
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于2013年5月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1]称,根据不良反应监测资料,截止2013年4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收录了含有“妈米爱/妈咪爱/妈咪爱”相关报告的病例4839例,涉及药品数量1677万盒(瓶)。 报告显示,“妈米爱/妈咪爱/妈咪爱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或便秘;皮疹等其他不良反应较少见。上述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且可自愈。” 对于婴幼儿来说,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年刊登的一篇文章[2]对2004年至2007年间美国报告的13740例儿科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其中胃肠道反应最为多见。 而2009年和2011年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公布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也显示抗生素引发的胃肠道不适为最多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
那么,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问题呢?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刘俊涛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由于婴幼儿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血脑屏障通透性较高,加之肠胃蠕动能力较弱,所以很多药物都对小儿机体功能会造成较大影响。 除了以上两点外,与成人相比,婴幼儿体内各组织器官含量较高的水分,也是导致婴幼儿生理特点和用药特点不同的原因之一。在进行输液治疗时,尤其应注意药物浓度及滴速等问题。 因为如果药物浓度过高,可能损伤神经肌肉接头;若药物滴速过快,则有可能造成急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