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有什么作用?
“胭脂”,其实就是红色颜料的一种古称,而红色是自古至今的中国传统色彩之一——比如我们常说的“中国红”(注意不是“故宫红”——虽然很多故宫建筑会涂成红色,但那是一种混合了朱砂的红色)、或者“朱漆”“丹漆”“赤金粉”“赤铜粉”等等。 而胭脂作为中国古代妇女的化妆品之一,其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
在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的女子就有化妆的习惯了,并且所用的化妆品中就有胭脂这一种红色的颜料。 据记载,胭脂是由西域传入中原内地的。而汉代班固所著《汉书》中也详细描述了这种来自外域的胭脂: “安息国”的使者来到汉朝,进献贡品,其中就有白色、浅黄的香料,还有一种名为“乌香”的香气浓郁的植物油;另外还有黑颜料、红颜料,以及一种被称为“胭脂”的红色黏土。
在唐朝时期,由于西域各国同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紧密,所以诸如胭脂一类的化妆品在中原地区也非常常见。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任何颜色都没有限定使用于男性或女性,因此男人化妆也属常态,而且宫廷中的皇帝大臣们也多用胭脂。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所以胭脂是一种来源地不明的古代外来染料,而它进入我国的主要用途是装饰和美容(当然也可以入药)。
到了宋代,因为“胭脂”中有红色的朱砂,所以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专门写道: 古代的胭脂其实是一种红色的颜料,而且是可以入画的! 比如说北宋文雅特好的苏东坡,就特别喜欢在诗词文中出现胭脂,而在他的画作中,也有许多用胭脂画出来的景物。
比如在黄州所作的《寒食诗》: “自笑平生为口急,近来似觉老来殊。齿摇发落最可叹,颜落鬓如斑。” 苏轼(1037年~1101年)晚年作的《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芍药樱桃俱扫地,只应垂泪洒西风。 ” 还有《秋阳晚照》: “霜风渐紧晓凉逼,水碧山青卷画屏。却借秋阴半檐日,暖烘乾菊蕊香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