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我十年前想了很久很久。以下都是自己的猜测,没有经过科学验证!!
1.散热作用 羊是恒温动物,需要保持体温,而身体表面(含尾部)的皮脂腺会分泌油脂类分泌物(即人们看到的“屎”,这玩意儿其实是可以消化的,只是消化速度很慢而已),这些脂肪酸和胆固醇类的脂类物质可以阻止热量散失,同时还有润滑皮肤防止被毛打绺的作用。但是,如果气温太高,或者羊运动导致体能消耗大,热量产生多,就需要通过呼吸、出汗等方式调节温度了哦~所以夏天看见羊伸长脖子喘着气,或身上粘糊糊的,不要奇怪啦~ ps:据说家畜中嗅觉最灵敏的是犬,其次是牛,再次是羊……所以啊,有些气味是很刺激它们的感觉器官的,例如看到主人就会高兴得摇头晃脑咩咩叫且喷出大量涎水的羊,多半是在感谢你的“恩惠”呢~~
2.防沙作用 沙漠地区沙尘暴天气居多,而羊生活在草原上,也会有被沙子迷了眼睛的时候。长长的羊毛可以帮助它们挡住风沙,防止沙尘吸入眼睛。(补充:有关专家研究后发现,原来人的头发也有防沙作用,在内蒙古等地区,人们发现风沙过大时,只要用帽子戴着头皮就没事。这也算是进化带来的好处吧~)
3.平衡作用 羊的尾部长有软毛,公羊的尾毛尤为浓密。当它兴奋、紧张或是追逐异性时,尾毛就会不停摆动,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提醒周围的其他羊注意,别撞到我! 除了以上三点,应该没有了。
1、保护脏器免受机械损伤。绵羊尾巴位于在羊身体的尾椎上,由皮肤、肌肉、脂肪等组成,是羊身上重要的附属器官。因为是肉食动物天敌比较多,所以绵羊等草食动物进化出了可以将粪便和尿液集中排泄在同一个部位,即肛门处,这样就能将气味集中在一起,而绵羊的尾巴刚好可以对脏器中的肛门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机械碰撞。
2、标记领地和发情讯号。公绵羊的尾巴下垂时能够盖住肛门附近的肛上腺,当它需要标记领地、驱逐竞争对手、吸引母羊交配时,便会立起尾巴露出肛上腺,从肛上腺中分泌出来的气味物质会随着尾巴摆动而散发出去,从而起到标记领地、驱逐竞争对手、吸引母羊交配的作用。母绵羊在发情时也会立起尾巴,以招引公羊。
3、遮挡阳光和驱赶虫蝇蚊。绵羊尾巴有挡尾遮阳和驱赶蚊蝇的功能,它经常大幅度的摆动,将周围虫蝇蚊赶跑。
那么是不是有尾巴的绵羊更好养呢?也不一定。有尾巴的绵羊虽然有上面几个好处,但是这些优势仅仅是针对南方水网地区来说的。因为南方牧草资源、气候条件优越,绵羊常年放牧饲养,很少有圈养的,因此长年累月的放牧使绵羊尾巴得到锻炼,尾巴比较结实,摆动有力,挡阳、驱虫有保证;而且南方水土无污染,寄生虫等病害少发,因此有尾巴的绵羊更好养。
而北方地区牧草资源差,只能实行半农半牧或舍饲,绵羊长期不能运动,有尾巴的绵羊其尾巴不能得到锻炼,尾巴发软,摆动无力,挡阳、驱虫无保证;而且北方地区饲养管理不当或饲养密度过大很容易引起寄生虫等病害发生,因此无尾巴的绵羊更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