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有什么作用?
一、思维的概述 (一)概念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它是运用词语、符号等表达知识的载体。 (二)结构 1、感知和分析能力;2、抽象思维能力;3、逻辑推理能力;4、想象力——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5、思维敏捷性;6、思维灵活性;7、发散型思维;8、聚合型思维;9、直觉思维;10、辩证思维;11、逆向思维;12、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思维的过程
三、影响思维的因素
四、不同年龄段的思维特点
五、有关思维的实验研究 思维是智能的核心,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六、拓展延伸 七、思考与练习 八、答案参考
思维的作用是通过思维的特征和思维的操作形式体现出来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认识是能动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能动过程。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是保证人类思维活动的能动性的必要条件。没有对感性材料的概括,没有超出知觉范围的间接反映,人类就不可能在很少的直接经验基础上,获得对于世界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更不可能通过科学的预见和实践,不断地去改正错误的认识、片面的认识,去探求宇宙新的深层的规律。
从认识的发展方面来看,思维的能动性又是建立在反映的可靠基础上的。人们只有以第一信号系统为基础,也只有通过具有概括性、间接性的思维的第二信号系统,才能最终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由于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人们才能自觉地去探究尚不为人类所知的现实过程的规律,自觉地去总结、归纳实践的成果,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丰富、拓展和深化,使人类的实践规模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突出,因而越来越具有主体的能动性。
概括和推理是人的能动认识过程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基本环节,它们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来保证人类思维的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不否定思维的能动作用,也不否定逻辑操作形式的必要性。思维过程中必要的、符合逻辑的操作形式,应当和形而上学的知性思维、唯心主义诡辩论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