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皮肤起疙瘩怎么办?
婴儿皮肤的表皮薄,角质层也薄,皮下毛细血管丰富而且活跃,再加上婴幼儿常患有胃肠功能障碍,所以容易发生皮炎。婴儿皮肤起疙瘩大多是毛囊皮脂腺阻塞引发的,所以婴儿皮肤要保持局部的清洁,饮食以清淡为主,保持心情舒畅,这样就可以改善局部的症状。
婴儿湿疮也就是常说的小儿湿疹,是发生于婴儿期的一种特殊的皮炎,一般多在生后1-3个月发生,6个月后逐渐减轻,1岁后大都能自行消失。
皮疹常见于两颊(严重者可波及整个颜面及头皮)。初起时为散发的红斑、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骚抓后的伤痕,局部皮肤红、肿、渗、痒,易反复发作,常影响患儿睡眠和进食及生长发育。由于湿疹特别瘙痒,因此孩子睡眠不沉,常把头部摩擦枕秃。由于孩子生长发育迅速,对各种营养素消耗多,当营养物质不能满足需要时会引起湿疹,因此患了湿疹的孩子大多伴有脱发现象。
婴儿湿疮的中医治疗
湿疮中医称是为“浸淫疮”,由于患儿大多在生后1-3月发病,因此又称为“奶癣”,又因为皮损多见于面部,也被称为“四围”。
由于湿疮多发生于脂溢部位,因此中医认为脾胃关系最为密切。治疗时从调理脾胃入手,脾能运化水湿,使皮脂分泌得到控制,这样湿疮症状自会减轻。
同时根据婴儿湿疮分泌物的多少可分不同的证型进行治疗。
分泌物多、糜烂、浸淫蔓延的为湿热蕴结型,可以服用除湿胃苓汤进行治疗;而仅有小部份皮肤有轻度的红斑、少量脱屑的则为脾虚湿盛型,治疗时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
另外,可以用苦参、马齿苋、青黛等煎汤,乘热外洗,对降低皮损的炎症反应效果好,每天1-2次即可。局部可涂薄的皮质类固醇软膏或止痒药膏。
婴儿湿疮的护理
婴儿湿疮应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不能用强碱性的肥皂,孩子衣着也不能太厚,衣服应宽松,以全棉的为好。哺乳的母亲不能吃海虾、生葱、生蒜、辣椒等发疹、上火的食物;孩子也不能吃含糖多的食物等。
婴儿湿疮是由于先天禀赋不均,致脾虚湿蕴、湿热内盛等引起,因此家长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才是正确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