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胃管有什么作用?
胃镜检查是利用一条细长的软管,经过口腔、咽部、食道进入胃部,观察食道、胃及十二指肠的情况,了解是否有病变发生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此检查,不仅能看见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情况,还可以取活体组织做病理检查(即切片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对于一些特殊疾病,还需要在检查的同时对食管和胃中的液体进行采样,如幽门螺杆菌检测等。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在做术前检查时,也需要进行这项检查,了解病情同时帮助制定手术方案。 有些病人做完此项检查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都是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症状比较剧烈,可以多饮水,休息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出现呕血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由于此项操作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所以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主要表现为吸入性肺炎、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但对于医生来说,会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 对于年老体弱、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及婴幼儿,一般不提倡进行检查,如必须检查应在全面评估风险的前提下谨慎进行。
插胃管
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在抢救患者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以张玉护士长为首的护理团队在临床护理中总结出来的插胃管方法,分享给大家。
胃管置换时间:常规橡胶胃管1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留置7-10日更换一次。
1,准备工作
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胃管,10ml注射器,石蜡油棉球,胶布,弯盘,弯镊,压舌板、听诊器、50ml注射器、1%-3%naclo溶液,一次性手套,洗手液、洗手水、水银温度计、病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患者准备:插管前患者在清洁口腔(昏迷患者应行口腔护理)后开始操作,如口腔有活动义齿应取下,以防止插管时损伤黏膜或使义齿坠入气管内。
环境准备:置患者于舒适体位,护士洗手戴帽子、口罩,需携治疗盘,病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至患者床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插胃管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取得配合。
2,操作流程
测量长度:测量胃管插入长度,一般成人插入长度为45-55 cm,具体测量方法是以患者发际至胸骨剑突处,或发际至前额然后再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
润滑胃管:取石蜡油棉球浸润胃管前端。
胃管润滑后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胃管插入10-15cm时,为防止患者恶心、呕吐,可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使胃管顺利通过咽喉部。患者若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表示胃管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胃管,休息片刻后重新插管。
置管长度合适后固定胃管:胃管置入长度合适后,反折胃管末端,用注射器抽取胃液;或用注射器注入空气听气过水声验证胃管在胃内后,将胃管末端反折并用纱布包裹,用胶布分别在鼻翼及脸颊处做十字交叉行将胃管固定。
3,注意事项
插胃管时如果遇到阻力不可强行插入,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患者感受,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腔,经充分润滑后重新插管。
使用注射器抽吸时注意负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胃粘膜。
对近期有消化道出血、食道静脉曲张者,插胃管时应慎重,以免造成再出血。
置管时嘱患者保持头颈同一水平,一手用纱布裹手指数食指持胃管前端,另一手持纱布裹手指数中指固定患者枕后头发,缓慢插入胃管,不可暴力,动作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