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有胎盘?
胎盘(placenta)是雌胎的附属物,主要由绒毛膜和羊膜构成。哺乳动物在胚胎期以卵黄为营养,出生后则完全依靠母体供应营养、代谢产物及水分。受精后第5~6天开始形成原始胎盘(primitive placenta);受精8周时发育成致密胎盘(compact placenta); 妊娠12周末胎盘完全形成并固定于子宫壁上[4]。人类胎盘可分为3层结构,由内到外分别为滋养层(trophoblastic layer),间叶层(interstitium layer),底蜕膜层(basal decidua)[5]。滋养层又分为两层,外层是由合体滋养细胞(syncytiotrophoblast, STB)组成的表面滋养层;内层是由细胞滋养细胞(trophoblast cell, TC )组成的基础滋养层 (basal trophoblast [BT])。STB与TC紧密联系,融合形成一个巨大的多核巨细胞(megakaryocyte like syncytiotrophoblast)称为合体细胞(syndriontophilus),即完整的胎儿-母体界面的主要组成部分。中间层又称基底层或滋养层间质。而底蜕膜位于胎盘下方,由一层单层柱状上皮和大量结缔组织构成。
胎盘是胎儿获取营养及氧气的重要器官,也是胎儿气体交换的场所,因此具有非常复杂且精细的结构以及功能。胎盘还具有免疫保护的功能[7]。根据胎盘的位置不同可将胎盘分为两类——正常型胎盘(normal placentation)和边缘性胎盘(marginal placental placement, MPP)[6]。MPP是指胎盘附着位置低于其滋养层下血管丛的最远端,一般常见于妊娠早期,随着妊娠进展可以发生胎盘植入,导致产后出血风险增加。MPP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由于子宫肌层对胎盘血管的压迫作用减弱所致,此外也有学者认为胎盘自身基因变异可能是导致MPP的原因之一[6,9]。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与MPP的发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