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药的作用是什么?
抗凝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防止血液凝固,在临床上根据其不同的作用机理,将抗凝药物分为两大类,即:(一)维生素K拮抗剂;(二)非维生素K拮抗剂。 前者包括肝素、香豆素类(华法林)、苯丙醇胺类等;后者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1.维生素K拮抗剂 通过直接作用于凝血酶,阻断血栓烷酸的形成所发挥的抗凝作用,是目前最常用的临床抗凝药物之一。它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症状如皮疹、荨麻疹和药热。大剂量应用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精神错乱、谵妄、昏迷甚至死亡。 目前临床常用于预防或治疗静脉血栓形成及栓塞。对伴有出血症状的患者应慎用。孕妇禁用该类药物,否则可能导致胎儿发育畸形。使用中应避免过量、长期应用,以防发生副作用。
2.非维生素K拮抗剂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发挥抗凝作用,目前被广泛应用手防治心肌梗塞、脑梗塞、血管栓塞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等;较少见的反应有皮疹、过敏性紫癜、支气管哮喘、白细胞减少症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孕妇忌用该类药物,老年人、儿童也应谨慎使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处理。
除了上述两类主要抗凝药外,还有抗血小板药物,如吲哚美辛、双嘧达隆、阿米唑林等,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患者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环孢霉素A、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