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中间加什么作用?
你说的应该是“一行代码能改变世界”吧 这句话来自《软件开发准则》,作者,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 你可能会好奇,是不是这行代码真的很厉害呢? 我们使用Visual Studio开发Windows平台下的C#应用程序时,程序的第一行为 这一行代码的作用是调用WinForm的构造函数来初始化WinForm窗口,创建一个用来显示信息的控件,之后我们才能输入信息并点击按钮运行程序,看到程序的运行结果。 这行代码是不是很重要,当然重要!如果没有它,你就看不到程序的运行结果,如果不相信,可以将这个作为程序的第一行,看看会发生什么——其实,这也是测试程序是否正确启动的方法之一。 但,这不是“一行代码能改变世界”的意思。 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把视野放宽一点,从编程的历史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上世纪60年代,斯坦福研究所开发了SAIL语言(一个想打败Pascal的语言),并且设计了相应的计算机系统,但最后未能取得成功;随后,他们设计了BASIC,终于获得了成功。但他们没想到,后来者竟然用BASIC写出了比他们更复杂的程序! 于是,他们又推出了Interactive BASIC,允许用户输入任何命令,只要这条命令可以在标准输入输出中打印出信息,就算合法,这样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句代码一框图”,而且,这种风格逐渐影响了整个编程界。 这其实就是一种设计上的选择:我把你能想到的所有情况都考虑进去,让你不必绞尽脑汁地去思考如何完成某项任务,你只需要根据我的引导做几道选择题就可以轻松完成——这就是“一行代码可改变世界”的意思。
在微软推出的所有语言中,BASIC的影响无疑是最深的,不仅因为它最简单易用,还因为这恰好符合了人类大脑的认知规律——你想啊,假如你遇到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而你可以将这个问题分为若干部分,并且通过少量的操作就能实现每个部分的问题解决,那么你的脑子就会非常喜欢这样做。 而C这样的高级语言,虽然更适合用于编写复杂系统,但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非人人可用。 “一行代码可改变世界”的意义不在于这句话本身,而在于它所倡导的思想——让所有的普通人都能轻松的编写软件,这是为什么如今几乎所有的编程语言都要尽量向Xtensible、可读性强、可调试性好发展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