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起什么作用?
说到葫芦,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西游记》里孙悟空用葫芦收服狮驼岭三妖的情节吧?其实呀,最早的葫芦并不是指这种植物,而是对某些头大脖短、肚子大的动物的称呼。在古籍中,“葫”和“芦”两个字是相通的,如“葫芦”“芦菔(即萝卜)”等。后来,“葫”专指某种植物,而“芦”还是用来指称一些头大脖短、肚子大的动物。一直到现在,许多方言里还保留着这个区别——把“葫芦”叫作“胡芦”或“葫箩”;把一种身体细长的水生生物称作“芦蚂”。
那么,为什么动物长了这样的体态就可以被叫作“葫芦”呢?这其实是因为古人认为,这些头大脖子短的动物的身体形状像葫芦一样。不信你去看看鸭子、鹅和骆驼,它们的身材可不就是像葫芦吗! 所以呀,古时候的人看到这种体型奇特的动物时也会赞叹一句:“啊,真是‘葫’(‘芦’)呀!” 当然啦,后来的人们逐渐给动物们起了更多好听的名字,比如兔子叫作“白狐”,狗叫作“黄犬”。虽然名字听上去比“葫”更风雅,但是仔细想想,是不是总觉得少了份淳朴的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