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作用什么作用?
这个题目有点大,我尽量把知识点搞的简单一点,用大白话说,让非医药专业的人也能看明白。 人体血液里是有血液的,这些血液在血管里面流动的时候,会在一些部位形成“聚集”,这些聚集叫血栓(小血块),这些部位的血管就叫“动脉粥样硬化”,如果这些聚集大了,并且堵了血管,引起器官缺血缺氧,我们就可以看见“中风”(脑梗塞)和"心肌梗死”;如果在心脏里,就引起了“心肌炎(冠心病)”。
这些聚集的形成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细菌病毒会入侵其中,产生炎症反应,而我们的免疫系统也会启动各种机制来清除这些细菌病毒,同时,血管壁本身的一些细胞也会参与进来,形成一种“免疫应答”,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
在这种免疫响应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细胞因子,这种细胞因子可以进一步诱导血管内皮的损伤,使得更多的纤维蛋白原来粘附,形成更大的聚集。 这个时候如果用抗凝药物或者抗血小板药物,就可以防止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目前使用的抗凝药有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口服避孕药、蛋白C浓缩液及蛋白S浓缩液等。但这些药物的抗凝作用都需要经过肝脏代谢激活后才能发挥作用,有肝炎的患者就不宜使用。另外,使用肝素钠注射剂的患者的出血倾向要比使用华法林的患者更严重。
而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达到阻止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以及磺达肝癸钠注射剂等等,这些药物安全性较好,没有明显的肝肾毒性。不过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期间,应该注意检测肝功能,因为药物经肝脏代谢,可能会对肝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