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氢水有什么作用?
首先,非常赞同上面那位专业人士的回答!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关于“富氢水”这个概念的提法不完全准确。 因为这里所讨论的水是“饮用水”,与“饮用水”密切相关的是“饮用水水质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这个标准是由国家制定的,由国家卫生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执行。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五个版本,施行了四个版本的《饮用净水水质标准》。其中的区别主要在于检测项目及限值的不同。
现行标准于2019年7月发布,其中对总氢含量这一项做了如下规定—— 从标准角度来说,无论水中含有多少氢分子,它只能是“含氮量”而不是“溶解性总氢含量”。因为,“含氮量”是一个定量指标,而“溶解性总氢含量”则没有量化。换言之,我们只能要求水中含有的氮元素不能超过一定数值,而不能要求水必须“溶解”或含有一定量的氢元素。否则,这种标准就成了无用功。因为,我们无法测量水中究竟溶解了多少氢元素。换句话说,对于“溶解性总氢含量”,我们只能“期望”其越少越好,而没有具体的要求和依据。 从科学角度出发,如果水的“溶解性总氢含量”的确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那么,这个总量就应该属于有害物含量,而不应该算是营养素。“富氢水”这个提法并不恰当,应当纠正为“含有氢元素的水”或者“含氮量有限制的水”。
其次,水中的氢元素并不是“营养物质” 。虽然水可以传递氢离子,但是,氢离子本身不是营养物质。也就是说,水中的氢元素不可能像“添加钾、钠等元素”那样起到“添加营养素”的作用。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假定可以通过某种技术使水中的氢元素“可被人体吸收利用”,那么这个氢元素就必须得先转变为能量物质(如三磷酸腺苷)或者生物活性物质(如自由基)才能发挥功能;反之,水中的氢元素如果不能转变成上述形式,就算浓度再高也不能算作营养物质。
无论从标准还是科学角度考虑,水中的氢元素都不可能属于“营养物质”。所谓的“富氢食物”也就根本不存在。 最后,从营养学角度看,任何脱离“剂量”谈“危险”都是耍流氓…… 无论是微量元素还是常量元素,只要是进入人体内的化合物,不管是有机的还是无机的,只要超过了体内该物质的承受限度,它就可能成为有害物质。同样,进入体内的氢元素只要有过量危险,它就有可能成为有害物。 所以,我们既不能用缺乏证明的所谓“功效”去误导消费者,也不能用“无害”去蒙蔽消费者。我们应该向消费者如实阐述“氢元素的可能危害”——只有在达到一定剂量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类危害。这样,我们才能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安全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