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蚯蚓有什么作用?
一、营养价值 1. 蛋白质含量丰富 据分析,每100g蚯蚓体内含有蛋白质63.4g、脂肪2.8g、碳水化合物5.2g;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17种,必需脂肪酸6种,此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可见,蚯蚓的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质的动物蛋白来源。一些国家把蚯蚓作为优质动物蛋白开发,如日本将其作为水产养殖业的辅助饵料或加剂,美国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以及提取生物活性肽等(罗信昌等,2013)。
2. 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蚯蚓中含有较多的活性成分,如多糖类、胺碱类、多肽类、脂肪酸类、微量元素类等。这些成分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调节机体功能,使得蚯蚓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凝血、抗菌、镇静、镇痛、催眠、抗肿瘤等多种生理活性。
二、药用价值 中医典籍中最早记载了蚯蚓的药理作用。《别录》中记载“疗恶疮,杀虫”。《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解蛇毒”。近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地龙所含的多糖类物质对免疫系统的刺激作用很强,能显著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从而发挥免疫功能(张雅洁等,2009)。地龙还能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而起到降脂的作用。另外,有报道认为,地龙可能对肿瘤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王云庆等,2013)。 目前,地龙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用于治疗病毒性脑炎、小儿麻痹症、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闭塞性疼痛、中风偏瘫、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李萍和张明等,2011)。
三、食用价值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食用蚯蚓的历史。《周礼》中有“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其中的“六禽”就包括蚓氏,说明当时已把蚯蚓当作食物。到了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中记述了一种名为“煮蚓粥”的食疗方法。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指出:“蚯蚓,咸,寒,有小毒。主咳嗽痰热,腹痛,消渴,黄疸。”并介绍了用生地龙、白糖汁煎浓膏服,治肺热燥咳;用鲜地龙捣汁,治黄痘;以干地龙焙烤研粉冲服,治胃脘痛;用盐水地龙洗搽患处,治湿疹等。可见,历代古书对蚯蚓的药用价值均有记载,而且多是基于民间的使用经验。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营养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对食品安全影响的重视,我国开始重新审视包括蚯蚓在内的昆虫资源的价值。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企业引进国外技术,开展工业化规模养殖,并大量出口,在国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在国内,也有一些地区发展了起来,如浙江、山东等地。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对可食性昆虫的研究与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资源利用水平还不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