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药的作用原理?

章取义章取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肌松药的定义: 肌松药(depressor muscle nerve)是指能抑制骨骼肌收缩功能,从而减少运动单位电位频率和幅度,引起肌肉松弛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效、中效 和长效三类; 根据其药理性质可分为抗胆碱酯酶药 和非抗胆碱酯酶药 两类。前者包括乙酰胆碱、苯海拉明等;后者包括哌仑西平、普卡巴胺等。 临床上常用的肌松药主要为胆碱酯酶抑制剂。此类药物通过影响神经细胞膜上的胆碱酯酶,使神经细胞去极化过程受到干扰,导致突触后神经传导阻断。由于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有胆碱酯酶活性,所以使用此类药物可使骨骼肌松弛,出现肌无力症状,如吞咽困难、讲话不清、喉头阻塞、呼吸急促或困倦,严重时会发生呼吸停止。 在使用肌松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要对患者意识状态的观察要特别谨慎,一旦发现有呼吸骤停的情况应及时抢救。

目前临床常用的肌松药分为两大类:

(1) M型肌松药:即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和丙氯拉嗪两种。M型肌松药不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类药物。

(2) 非M型肌松药:主要有阿米洛利、哌仑西平、多塞平、普加巴胺和溴新斯的明等。其中前4药属三环类抗抑郁药,后药为拟肾上腺素药。

除阿米洛利外,其他药物对NMDA受体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故均属M型肌松药,但它们的作用机理不尽相同。

① 多塞平和普加巴胺可增强突触间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含量,从而间接激动M受体,引起骨骼肌松弛。

② 哌仑西平和溴新斯的明可直接刺激M受体,引起骨骼肌松弛,其中尤以哌仑西平为最好。

③ 阿米洛利对M受体的亲和力很强,且可以直接激活钙通道,促进肌钙蛋白与肌酸结合,导致肌细胞的Ca+内流,激发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从而使骨骼肌放松。 这些药物的副作用都是有可能发生的,需要特别注意。如果发生副作用,需要及时停药,并给予相应处置。

班颖班颖优质答主

目前的临床使用的肌松药主要有去极化和非去极化肌松药两大类,作用部位都是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去极化肌松药主要代表药是琥珀胆碱,其结构与乙酰胆碱相似,可在接头间隙取代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Nicotinereceptor结合,产生膜的可兴奋性传导。但这种去极化膜电位不能发生动作电位,导致产生超级化阻滞而出现骨骼肌的松弛。

非去极化肌松药如泮库溴铵与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受体处于不可变构激动状态而不能产生膜兴奋电位。其作用的靶位是与终板膜上受体亚单位α亚单位上一个13段螺旋上的第249号蛋氨酸有关,称之为M1位点。但该药和受体的亲和力不及乙酰胆碱,当神经兴奋释放乙酰胆碱时,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中乙酰胆碱浓度剧增,能与M1位点上非去极化肌松药争用乙酰胆碱受体,并且置换出非去极化肌松药。在用非去极化肌松药麻醉后,补加少量药再给予抗胆碱酯酶药,使乙酰胆碱浓度剧增置换出接头间隙中靶位上的肌松药,可恢复神经肌肉传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