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辐射服的作用吗?
目前,对电磁辐射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两大领域:电磁兼容与电子防护;电磁屏蔽与电磁抗干扰。 其中,关于电磁辐射防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场和磁场的生物效应、电磁辐射的定量评价方法以及相应的标准等方面[1-3]。而市面上所谓的“防辐射服”,实质上是通过屏蔽来达到减少电场和磁场强度的作用。 我们首先要从原理上来谈谈为什么“防辐射服”能发挥作用。
我们知道,电磁波根据其波长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γ射线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电磁波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其中,无线电波的速度最快,微波次之,γ射线最慢。 考虑到人体皮肤对于电荷很敏感,我们通常采用接触电位差法来测量全身的电位分布情况。当人体受到电磁辐射时,身体表面会带有一定电位,此时将两片云母片分别贴近皮肤两侧,由于皮肤间的电荷被释放,电流表上将显示出一定数值。若没有受到电磁辐射,则显示值为0。因此通过比较受辐射前后流过的电流值的大小,就可以知道受辐射后人体静电电荷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估其带来的生理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所传播的电磁场具有不同的特性(如频率、波长、天线增益、波的扩散和衰减等),但它们都具有穿透性,可以能轻易穿过皮肤,到达组织深处。并且,这些电磁波并不会因为经过的路径不一样而导致最终的效应出现差异4。也就是说,只要衣服能够遮挡皮肤,就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既然电磁辐射可以通过屏蔽来消除,那么“防辐射服”是否真的有效呢? 有实验采用人体模型来模拟穿着不同服装的情况5,结果发现,棉织物和无纺布均能够有效降低人体体表电位差数值,说明这两种材料都能够阻挡电磁波的传播。 而“防辐射服”中常见的金属纤维和银纤维,本质上都属于导体,根据上述原理,也应该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有研究采用鼠尾夹缝法来测试不同面料的屏蔽效果6,结果也表明,所有试样的屏蔽效能均大于0dB,说明这些材料都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屏蔽效果。
当然,这种屏蔽效果是建立在覆盖完整皮肤的基础上。若是部分皮肤暴露在外,如手指关节、脚踝等部位,由于这部分面积较小,且相对裸露,即使佩戴了“防辐射服”,也难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7。 看到这里,你应该也知道“防辐射服”是否存在科学依据了。不过需特别指出的是,尽管“防辐射服”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衣物并不能完全阻隔电磁辐射。
同时,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对电磁辐射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所以很难说在穿戴“防辐射服”后,究竟能带来多少的防护效果。 总之,使用“防辐射服”只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保健作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电磁辐射的影响。在使用此类服装时,应注意定期更换,避免长期连续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