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微有什么作用?
1.什么是“素”(色)? 佛教所说的一切物质,可分为色与心两大类。一切有形质、颜色、光亮的称为色法,又称为色蕴或色聚。 “素”(色)在《瑜伽师地论》中解释为四阴中的受阴和想阴,因为二者均属于了别境,能识知色相,所以称为“能取色相”; “素”(色)在《俱舍论》中解释为眼、耳、鼻、舌等五根以及由此产生的色声香味四种境界,因为这六者都属于感受性,能够感知事物的色相,故将它们统称为“能取色相”。 在佛经中,对于色的定义比较统一,都是指能取色相的心所及相应色法。
2.什么是“微”(心)? “微”(心)也就是六识、七识和八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概括地说,“微”(心)包含现行善法和无记法两种。其中,能认识外物的意识(前五识)属于现行善法,而睡眠、闷绝等意识状态以及无想定和无余涅槃等不属于善恶无记三性的心理活动则属无记法。由于这种分类是依据心理活动的属性进行划分,因此具有相对性和过程性的特点——在某一个时刻,某种心理活动要么属于现行善法,要么属于无记法,但不可能同时属于善恶两性。
3.如何理解“素微”? 所以,从相对性和过程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索微”可以理解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里,有情生命对事物色相的识别和忆念,或者说是认知的过程和结果,既可能是善的,也可能是恶的或是无记的。
根据《瑜伽师地论》和《俱舍论》中对“色”与“心”的定义,以及“素微”在经律中的具体运用情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素微”即是说一切有为法,无论是善性还是恶性,或者是无记性,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没有固定的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