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副作用有哪些?
说到副作用,我们首先得从药物的定义开始说起——一切用于治疗、诊断或者预防人类疾病的物质,均称为药物(drug) 。也就是说,只要是药就一定会有副作用(当然,这里所说的“一定”是基于当前人类的认知水平所做出的结论,不排除未来科学的发展会找到更多没有副作用的药物)。只是有些药物的副作用比较明确而明显,有些药的副作用则相对比较隐蔽而难以被发现而已。
目前,我国对药品的副作用要求必须有相应的临床实验来证明,但在实际试验过程中,由于人体反应的差异性以及个例的无法证实,往往需要成百上千的病人来验证;而且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也非常复杂,药物进入人体后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有可能导致药物出现毒性的反应。对于药物的副作用至今都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根据2015版《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1]显示,在我国报告的不良反应病例中,86%为轻度,9%为中度,仅有4.3%为重度。虽然比例看起来不大,但涉及的不良反应症状却有很多,涵盖了皮肤黏膜反应、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肝胆系统反应等十几个系统700多种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型。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病例报告中仅3%左右的病例是由于新的不良反应报道的,其余的都是旧不良反应的重新认识或报道。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虽然药物种类越来越多,新剂型也越来越先进,但我们服用药物的途径(口服、注射、雾化吸入等)和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所以既往发现的药物反应可能在现在仍然会发生,只不过以前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进行详细的描述而已。
当然,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认识的疾病机理也会发生变化,某些原来认为药物导致的副作用反应可能最终发现并不是药物引起,而是其他原因所致。例如,既往认为阿司匹林会导致胃溃疡,于是将其列为胃溃疡患者的禁忌用药。但后来发现,阿司匹林并非直接伤害胃黏膜而导致溃疡的发生,而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E(PGE)的合成从而减少胃酸分泌,进而导致溃疡的发生。故目前临床上仍可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又不用担心其诱发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