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癔症怎么暗示治疗?
“疑病症”(Hysteria)这个名称来自希腊词根“hyster-”,意为“子宫的”。1859年法国医生Duchenne描述了第一例“疑病症”患者。当时一个妇女因为认为自己的乳房疼痛是不正常的,到诊室要求诊疗。但医生发现她的乳房并没有问题,就问她为何来此。她回答说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心脏有问题并感到不适,想要来看看医生。当医生检查她的胸部时,她说自己并不感到心脏疼痛,而只是感到“心下面一点”有点疼。于是医生让她把衣服撩起来让医师看看腹部是否有什么异常。病人照做之后,医师发现患者的下腹有一块颜色较深的区域,就问她是何原因造成的。病人回答说因为她最近腹泻,可能就是因为拉肚子拉得太多导致的。医生随后请她脱去衣服进行全身体格检查,以查找可能的全身性症状和体征,最终确定并无任何器质性疾病存在后,才恍然大悟——其实这个患者所谓的“病”都是她自己想象出来的!“疑病症”也称“幻想疾病”或“臆病”。 至于题主所说的“暗示疗法”其实是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技术。它是由瑞士精神科医生Carl Gustav Jung在1906年提出的,指医生通过语言暗示、环境暗示以及非言语性提示,对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施加影响使患者改变不良认知,摆脱痛苦状态,达到康复目的。
那么为什么这种治疗方法会起效呢?这还得从人的心智机制层面来解释。 人是一个极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感知系统。 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他人的言行都在不知不觉给我们发送着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和我们的大脑进行着源源不断的交流。有的信息会被识别,并被储存在记忆里;而有的信息则会被忽略。然而所有的信息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并且在潜意识中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判断。
换句话说,我们很容易受他人影响而对事物进行错误的评估。 比如说,你本来觉得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些不舒服,但是你的室友跟你说他昨天也感到这个地方不舒服,并且去看过医生,医生说他没什么事,就是太累了引起的;或者是父母对你说过类似的话,那么你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减轻甚至消除自己对不适感的感受程度,进而恢复至正常状况。因为他人的话语无形中给你提供了正确的认知,改变了你对自身及所处环境的错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