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有什么作用?
春联,起源于桃符(挂桃符)。《宋史》记载,宋朝末年,民间流行在门上悬挂桃符来驱鬼辟邪。这副写有“神茶”“郁垒”的二神名字的桃符,就是最初的春联。 后来,人们在桃符的基础上加以简化和改进,出现了现在的春联——用红纸书写,贴于门板上。
从汉代开始,春节就成了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到宋代更是成了“岁首”。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不过,在明代以前,春联并不叫春联,而是被称为“春帖”或“春联儿”。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春联才正式改名为“春联”并沿用至今。 除了作为节日装饰以外,春联还有个很重要的功能——“报平安”、“报吉祥”。
古人出行都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一出门可能就是几千里,所以“鸿雁传书”的故事也时有发生。人们通过在联语中表达某种愿望,再请人代笔传达给远行的亲人,这也算是古人们独特而富有创意的“快递”服务了。 除了“寄希望于明天”的意思之外,春联里其实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知识呢!比如上面提到过的“神荼”“郁垒”二神,原本就是传说中的门神。而关于门神的来历,实际上与神话中的“尧舜禅让”有关。
相传,尧舜年老之后想把帝位让给贤德的大臣禹,但禹认为自己的德行远远不及尧舜,所以多次推辞,不肯接受。这时,尧舜就命令一位名叫“伯益”的人替自己向禹转达敬意,并在门户上画下了伯益的形象以表欢迎之意。至于这个伯益到底是何许人也,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的外貌,只是说他“手抓野兔”,所以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门神形象,便是一位手持“挡箭牌”的神射手。